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小说
        宿舍管理员张老师
        时间:2020-09-30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【字号: | |

          二十多年前,我们搬到了那栋位于铁路边的宿舍大楼。大门口,迎接我们的是宿舍管理员张老师。

          张老师是这栋宿舍大楼所在单位的职工,矮个子,面庞消瘦。作为工人,她曾在一线工作多年。单位成立后勤部门后,她从原工作岗位上抽调了下来,干起了职工宿舍管理员工作,称呼也由原来的“师傅”改成了现在的“老师”。

          我们这个班是成人学习班,学员来自不同城市、不同单位,工龄长短不一,年龄悬殊巨大,兴趣爱好迥异,有已婚的也有未婚的……总之,这是一支思想并不单纯、心气浮躁的“杂牌军”,要想管理好可不容易。刚开学不久,张老师就得到“举报”,有男生带女朋友到宿舍同居。不像话!她立刻找到了那位男生,晓之以理动之以情,“你二十好几了,对方那么小,像个未成年人,你就不怕别人父母找你麻烦?”男生不服气,“十七了,怎么叫未成年人?”“你带一个女孩来宿舍,你让同宿舍其他男生怎么住?”“……”男生噎住了,悻悻地把女孩带了出去。学员中一些人不仅有赌博爱好,还把这种不良爱好带到了住宿基地。获得情况后,她又迅速出面,单独找赌博“带头人”谈话,希望他们以学习为重,不要违反纪律。“带头人”辩解,他们只是玩牌时添一点彩头,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赌博。张老师循循善诱、不做让步,“你们大喊大叫,影响其他人学习和休息,肯定不合适!”她的劝诫起了效果,那些人收敛了一些。可没过几天老毛病复发,一切又照旧如初。张老师急了,警告不听话者,倘若再这样,她就要往上反映,让学员所在单位进行处罚。“赌徒”们一听,害怕了,马上转移“阵地”,“逃”了。

          相处久了,大家发现,这位老师人不错,不仅服务周到,性格还好,有磁性,尽管有时候是刀子嘴,但其实心软心善。

          她工作很负责,干得井井有条。每天学员下课之前,她会早早把开水烧好,等学员打来饮用。厕所一天打扫几次,从无积水和异味。过道干干净净、一尘不染,犄角旮旯从来没有垃圾,更无蟑螂和老鼠出没。哪间宿舍门窗关不严实了或是共用水龙头坏了,她会第一时间联系师傅来检修,从不耽搁。这里一切都不错,对于她的服务谁都挑不出半点毛病。

          她平易近人,善于为学员着想。学生们虽然是带薪读书,但那点“薪水”实在有限,必须精打细算,节约花费,否则不到月底就囊中羞涩,成为“月光族”。张老师是本地人,家就在我们宿舍附近,哪里买东西便宜、哪里修鞋补包技术好,她一清二楚,愿意把这些有用的信息告诉学员,引导学员少跑路、少花钱。谁的扣子掉了,缺针少线了,她还愿意从家里带过来,给大家提供方面。有时候,她还亲自动手,为学员缝补,并折叠好,还给学员。这样的人谁不喜欢?

          张老师是个直性子,喜欢和人交流,明星娱乐八卦、奇闻趣事、热会热点,无一不关注、无一不打听。有一次,两位当红明星到附近火车站拍电影,她获得消息,早早地跑到了拍片现场,踮起小脚、伸长脖子,在如潮的围观群众中全神贯注看了好几个小时。回来后,啧啧称奇,绘声绘色地大声讲起了见闻:“哇,那么多人起哄,那么多双眼睛,他们居然可以不受影响,拥抱、亲吻了好几次!羞死人了!”可能是这次围观的缘故,她突然对表演产生了兴趣,开始埋头在早报、晚报的广告缝隙中寻找招募群众演员的消息。没多久,如愿以偿,终于在一部电视剧中,扮演了一个没一句台词的乞丐。我问她,“片酬多少?”她哈哈笑了,“哪敢要片酬哟!能上镜就很幸运了!”

          没多久,她不再关注招群众演员的消息,而是喜欢上了报纸阅读。一天下午,她兴致勃勃地从办公室抽屉里掏出一张晚报,递给我们,“看看,我写的!”张老师初中毕业,文化素质不高,怎么一夜之间成了新闻工作者?我们满脸狐疑,接过报纸一瞅,一块“小豆腐干”下面署的确实是她的名字。真没想到,眼前的热心人居然有这本事!瞬间,赞美之声四溢。张老师低下了头,有点不好意思。有人突然想起来了,前几天,她桌子上多了本新华字典,她时不时向我们询问这个字怎么写、那个字怎么写。搞了半天,是因为这个!仔细一问,原来那张报纸上的“市井风情”板吸引了她,里面都是些家长里短的小故事,鲜活、接地气,她身同感受。如果要写,类似素材,她随手拈来。于是,她怀着忐忑的心情,写了一篇,偷偷寄到了报社,没想到居然发表了。稿子的发表,激发了她巨大的创作热情,于是,写早出晚归的钓鱼客、街边卖水果小贩等百十来字小文章陆续见报……

         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。一年半以后,我们班要搬到另外一个城市继续上学了。已经不再热衷稿件撰写的张老师早早地来送我们,叮嘱我们,千万不要把东西遗忘丢下了。她还说,随时欢迎我们回来玩,有什么需要帮忙的,随时跟她联系。她的热情如五月灿烂的鲜花,感动了每一个人。(作者:伍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