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文
最后一朵白兰花
白兰树在四川是一种常见树木,被四川人称为黄桷兰树。白兰树虽说是乔木,但却可以盆栽,供人近距离观赏。栽白兰树的主要目是为了赏花。白兰花在夏季绽放,它状如兰花、质朴淡雅,香气甜润持久、沁人心脾,叫人喜欢。
跟很多普通四川人一样,我家阳台上的花盆里也栽种了白兰树。囿于空间狭小的原因,在庭院中可以长到几十丈的乔木在花盆里仅有一米多高。去年夏天,白兰树不负我们全家人的辛勤栽培和期盼,在翠绿的枝叶间密密匝匝结满了花蕾、开了洁白如玉的鲜花,让我们一家人赏心悦目、心旷神怡。不过,秋天不到那些恬淡清雅的花朵就先后凋谢了。
花期总有时,花谢花开很正常。一家人看着在风中飘展的一片片白兰树叶不禁感叹,再赏白兰花要等到明年了。
转眼到了深秋。蜀江水碧蜀山青。与北方城市不同,南方城市即便到了秋冬季节,一眼看过去,山依然苍翠,树依旧葱茏,绝不凋敝、清冷。一天,我去给菊花浇水,一扭头,看到白兰树的桠枝间冒出了几个椭圆形的碧色花苞。夏天开的花,怎么秋天露出了出来?我拎着水壶,很纳闷。
我连忙把母亲叫到了阳台,让她也来看看这稀罕事。母亲低头瞅了瞅叶片间那几个青嫩的蓓蕾,笑了笑,“这有什么奇怪的,近段时间阳光普照、天气转暖,这白兰可能以为又到了初夏,所以长了花苞、准备开花了。”这一番话,让我想起了《红楼梦》第九十四“宴海棠贾母赏花妖”的故事。怡红院里原本春天开的海棠,却在秋天开了花。众人觉得花开得古怪,唯贾母不以为然。她解释道:“如今虽是十一月,因节气迟,还算十月,应着小阳春的天气;因为和暖开花也是有的。”王夫人听后,连忙说:“老太太见的多,说的是,也不为奇”。此情此景,和小说中的情节极为相似,叫人不得不佩服老人们的阅历。
没多久,那几朵白兰花开了,犹如夏季的一样,清秀典雅,香味清幽,让人沉醉。
毕竟是深秋天气,艳阳过后,天气回归到了露冷夜长的沉寂日子,那几朵逆季节而来的美丽花儿也消逝在一天比一天紧的西风中。再往后,季节交替,进入了寒冷的冬季。
有一天,隔壁邻居一位老太太听说我网购了一盆红梅,兴冲冲地跑过来欣赏。赏完色泽如朝霞的红梅后,老太太瞥了瞥阳台上的其他植物,一低头,看到了墙角低垂的白兰树。“哎呦,看见没,白兰树枝桠里还藏着一个花骨朵?”老人突然叫出了声。真的吗?我和母亲连忙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望过去,果不其然,在一片肥大的叶子下藏着个花生米大小的白兰花苞。白兰花在深秋能绽放,尚可理解,怎么到冬天都能留在枝头呢?“可能是秋天结出的花蕾,没来得及绽放留下的吧?”母亲猜测道。“可能是吧。”沉吟了半天,想不出其他理由,我也只好赞同母亲的看法。四川的冬天虽然无雪少霜,但是多少有些寒冷,比不得夏天的暑热和秋天的明媚。反复再想,白兰花毕竟不是梅花,连“岁寒三友”之一的菊花尚不能在冷冽寒风中越冬,娇小清丽的白兰花又怎么能抗得过时间长达近三个月的阴冷冬季?“把这最后一朵白兰花摘了吧,反正它熬不过冬天,最终会在枝头凋落。”我向母亲建议。母亲摆了摆手,并不赞同,“还是留住吧,花骨朵都出来了,就给它一次机会。能越冬是它的造化,不能是它的宿命。顺其自然看结果吧。”母亲的眼神温和、慈爱,看得出来她是希望这朵生长时间“不合时宜”的蓓蕾能够不畏严寒,跨过漫长冬季,幸存下来。
浇水、施肥、修叶,这一年冬季,我们小心翼翼地“伺候”这株白兰树,生怕因为种植不当,让那朵白兰花掉了。冬季第一个月刮了几天寒风,好在风势不大,白兰花苞顶住了,冬季第二个月,下了几场冻雨,辛亏雨量不多,白兰花苞扛过去了,到了第三个月,杨柳发芽,天气转暖,我注意到花苞开始鼓了起来。有希望了!真不容易,原本在夏天露出枝头的骨朵在深秋长了出来,历经冷雨朔风,活了下来。
再往后,到了阳春三月,红梅凋谢时,那朵白兰花终于盛开了,它芳香馥郁,让人陶醉,它沐浴阳光,婀娜娉婷,超凡脱俗,在绿叶丛中、在和煦的春风里显得分外耀眼。
最后那朵白兰花绽放时,我眼里没有其他鲜花。